在台灣
考上了大學
當上了大學生
然後呢
上了大學
妳是玩四年?
妳是讀書讀四年?
還是有其他的過法?
綜合我通識課教授的說法以及研究所學長姐的經歷
台灣的大學生...很不大學生
當初
為什麼要選高中高職?
高職是技職體系
高中是升學體系
為什麼要這樣分?
對於念書沒有興趣可以走技職,選擇提早就業
對於念書有興趣的就可以讀高中,持續升學
高中是什麼?
高中就是高等教育的前置教育
可是我們卻一窩風的往高中大學跑
現在大家讀大學反而是因為就業需要了
高等教育變的一文不值
進場的大學生紛紛以就業賺錢為第一志願
那我們設立高等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為了幫助學生就業?
那還設立技職教育體系幹什麼
根本本末倒置
加上大學濫設等教育問題
台灣的大學生非常不大學生
有幾個我認為很重要的論點(修飾改編過):
1.)大學生還在搞通勤/回家念書的人還活在高中生的階段。大學是學習獨立的最佳時機,此時不獨立更待何時?
2.)不要被"系籍"侷限,憑什麼A系的學生不能學B系的東西,專業沒有限定資格,肯學就有
3.)成績不要過度在意,有過就好。不求HighPass只求妳有真正學到東西,學到東西才是妳來大學該有的目的
4.)國外學生都是搶著回答問題、急於表現,台灣的學生卻不敢發聲、怕麻煩怕高調不敢問問題。學生沒學到東西教授也沒學到東西,教學是雙向互相的!
5.)發表一個paper就是要等著給人家攻擊、質問、質疑,妳有這個能力為妳自己的paper辯護嗎
6.)台灣的學生遇到學校不合理的地方都不太敢抗爭,不太爭取自己的權利,連批評校方都不太敢。學生都不重視自己的權利那學校要怎麼幫?
7.)理工學校可憐的地方就是缺乏人文相關的領域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
8.)以前學過的東西,當妳實地走一趟妳會發現,原來黃河的水真的是黃的、原來萬里長城為什麼要蓋、什麼是進京、這個地方產煤...當妳實地走一趟,以前學的東西都串連起來了,一輩子也忘不了。雖然有影片影像可以介紹,但是效果遠不如妳實際走一遍。
9.)400公里?當妳去國外長途旅行(特別是臥鋪火車)之後你會覺得,400公里好近啊!花個四個小時就到了。一萬公里都不閒遠了400公里嫌什麼遠?
10.)大學不是只有讀書,多參加活動,擴展自己的視野
11.)台灣的學生缺乏國際視野,卻還不充實自己的國際視野;然後等到這些人長大掌權之後,做出一些缺乏國際視野的政策繼續培養出下一代沒有國際視野的可憐人,這是個惡性循環
12.)當兵是放費時間的一種好方法。當妳研究所念完,計算、研究什麼什麼的能力手感正夯、腦袋最清醒的時候,跑去當兵,恭喜妳,妳以前學到的東西保證忘記一大半。當完兵出來還考什麼碩士博士?腦袋沒東西考個屁?接受高等教育不是為了跑去當那些雜兵用的。妳有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為什麼不能利用這一點去做一些取代義務役的兵役?菁英不應該是浪費在這種地方的。難怪台灣高等教育下的學生總是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因為當完兵專業都沒了嘛!
13.)學習不是只有上課一種形式,參加活動、討論、去旅行、去實地感受、去思考......等等這些都是,不要被"上課學習"這個形是給迷惑了
14.)既然妳都已經知道了,然後呢?
說真的,我自己也說不算是真正的大學生
混是當然,AllPass也是有點困難
學到東西?上課沒睡著就阿密陀佛了。
但是我還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彌補台灣大學生的不足。
妳是大學生還是死大學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