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海島國家,我想海洋對台灣的重要性應該就不用多加贅述了。
台灣號稱要海洋立國
可是我們對海洋接觸有多深?
其實從簡單的新聞報導來看大概就可以揣摩台灣從民眾到政府高官對"海洋"這個領域的想法。
像這種結合科學、暖化議題的新聞最近總算是比較多了
可是一般民眾看了會想到什麼?
北極海底有什麼?甲烷冰又是什麼?
台灣民眾對海洋的了解有多少?
還是說說到海洋只知道有什麼魚可以吃?
再看看莫拉克颱風
颱風摧毀了南部很多民眾的家園,在此先為他們致哀,也為辛苦的義工、國軍弟兄致敬。
話題轉回來,眾矢之的的中央氣象局,難得駁斥預報不準的質問
緊接著有學者跳出來幫氣象局說話
除了海洋觀測不足,還要加上人員不足的問題
先不論氣象局是否估錯雨量,下面這則訪問不知道各位看了的感覺?
我引用報導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段話
『美國是一個大陸國家,卻設有「海洋暨大氣署」(NOAA),總管海洋資訊與氣象服務,尚且會出現颶風預報時未能及時應用海洋資訊而產生凸槌事件。在沒有「中央海洋局」或「海洋部」的台灣,根本沒有及時與充分的海洋資訊可供應用,颱風預報的準確度也就受到了限制。』
我們的海洋部呢?成立到哪裡去了?總部設在海底嗎?
只聞樓梯聲響,不見人下來啊!
台灣有多少觀測海洋的硬體設備?
服役中的三艘海洋研究船(海研1~3號,噸位小)、魚訓二號
還有十三個氣候海上觀測站,剩下的就是衛星觀測、氣象局的輔助資料
當然硬體設備不只這些,可是我想表達的是,
台灣要發展海洋,基礎硬體設備卻跟不上標準,人力不足、硬體設備老舊或是規模不足
颱風來自哪裡?熱帶海洋
漁獲來自哪裡?近海、遠洋跟養殖業者
台灣雨季的雨水來源來自哪裡?周遭海域
光是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有什麼用?還號稱海洋國家公園,
你們有聽過這個國家公園嗎?東沙在哪裡我看也不清楚吧
還不是為了領土主權才成立的東西,海洋難道是如此保育?
大氣跟海洋是密不可分的,海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氣候跟天氣
還有-----------------------------極端氣候
南方震盪、氣候暖化,這些都跟海洋扯不開關係,
洋流的溫度改變造就了南方震盪,海洋暖化釋放甲烷加劇暖話,
我們對海洋又了解多深?
普科讀物,又有幾本跟海洋的介紹?
啟蒙讀物,又有幾本真正介紹了海洋?
國中地科、高中地科,天文地質海洋大氣這四個廣大的領域,
擠成一科又時數極短,民眾對我們的地球了解會有多少?
更不用說指考根本連地科這一科都沒有
沒人重視,直到事情嚴重了才要亡羊補牢
忽略,就當作問題不存在
海洋立國?天大的笑話!